麻省理工學院 Picower 學習與記憶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蛋白質的作用類似于釋放神經遞質的音量刻度盤,神經遞質是神經元通過稱為突觸的連接釋放的化學物質,用于刺激肌肉或與大腦回路中的其他神經元交流。這些發(fā)現(xiàn)有助于解釋突觸是如何工作的,并且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些神經系統(tǒng)疾病。
在果蠅模型中,研究小組確定蛋白質Synaptotagmin 7 (SYT7) 也存在于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中,它限制了含有神經遞質的斑點(稱為囊泡)的數(shù)量和可用性,以便在突觸處釋放。神經元將囊泡部署到稱為“活性區(qū)”的位置,以跨突觸釋放它們,這一過程稱為“囊泡融合”。當科學家減少 SYT7 時,他們發(fā)現(xiàn)突觸釋放了更多的神經遞質。當他們增加蛋白質時,神經遞質釋放顯著下降。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收音機的音量旋鈕,”資深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和腦與認知科學系 Menicon 神經科學教授特洛伊·利特爾頓 (Troy Littleton) 說。“如果一個神經元想要發(fā)出更多信號,它所要做的基本上就是降低它正在制造的 SYT7 蛋白的水平。這是神經元調高或調低它們提供的輸出量的一種非常優(yōu)雅的方式。”
該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是研究科學家 Zhuo Guan 和 Mónica C. Quiñones-Frías,后者在 5 月 4 日成功通過了她關于這項工作的博士論文答辯。她指出,通過充當音量旋鈕,蛋白質可以改變性質突觸在回路中的活動,一種稱為“突觸可塑性”的特性。
“Syt7 以劑量依賴的方式調節(jié)神經傳遞,可以作為短期突觸可塑性的開關,”Quiñones-Frías 說。
研究科學家 Yulia Akbergenova 也是發(fā)表在eLife上的這項研究的合著者。
突觸驚喜
盡管它們很重要,但該研究的結果并不是團隊最初尋找的結果。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