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60 年代以來,研究人員假設重度抑郁癥源于血清素神經(jīng)遞質系統(tǒng)的破壞,但支持該觀點的證據(jù)雖然充足,但卻是間接的。事實上,最近一項對現(xiàn)有研究的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強有力的證據(jù)支持“血清素假說”。隨之而來的是,該領域的一些人呼吁重新檢驗這一假設。沒那么快,一項新的研究說,它提供了抑郁癥患者大腦中血清素釋放被破壞的直接證據(jù)。
該研究出現(xiàn)在生物精神病學中。
抑郁癥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和致殘原因之一。盡管缺乏直接證據(jù)表明抑郁癥大腦中的血清素信號被破壞,但用于治療抑郁癥的藥物絕大多數(shù)都以血清素信號系統(tǒng)為目標,以增加細胞外血清素,也稱為 5-羥色胺 (5-HT)。
只有大約一半的患者對抗抑郁藥有反應,并且只有不到 30% 的患者會完全緩解。更好地了解抑郁癥中的 5-HT 動力學可以幫助指導更有效的治療。
“在過去十年中,我們對血清素在抑郁癥中的作用的思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我們曾經(jīng)認為血清素的變化可以解釋整個抑郁癥。當這個簡單的假設不再得到支持時,一些人傾向于否定任何作用抑郁癥中的血清素,”《生物精神病學》( Biological Psychiatry ) 主編、醫(yī)學博士 John Krystal 說。
“目前的研究為進一步探索血清素在抑郁癥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新支持。這特別及時,因為針對血清素受體的藥物,如迷幻藥,正在被探索作為情緒障礙的潛在新療法。”
這項研究由全球成像合同研究組織 Invicro 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哥本哈根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使用一種新穎的成像技術直接觀察血清素的量級響應藥理學挑戰(zhàn)從神經(jīng)元釋放。
在之前的工作中,這些研究人員率先使用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 (PET) 和放射性配體 [ 11 C]Cimbi-36 來檢測血清素釋放。在當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應用這種方法比較了 17 名抑郁癥患者和 20 名健康人的血清素釋放情況。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MRCPsych 博士 David Erritzoe 說:“這項研究使用了一種新的更直接的方法來測量活人大腦中的血清素,結果表明抑郁癥中的血清素(釋放)功能降低。這種成像方法與其他大腦系統(tǒng)的類似方法相結合,有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抑郁癥患者對抗抑郁藥物的不同——有時是有限的,甚至是缺乏的——治療反應。”
患有抑郁癥的參與者和健康對照者接受了 [ 11 C]Cimbi-36 PET 掃描,以測量額葉皮質中 5-HT2A 受體的可用性;兩組在基線時沒有顯著差異。然后,兩組都接受了一劑 d-苯丙胺,這是一種興奮劑藥物,可增加神經(jīng)元外的 5-HT 濃度,在神經(jīng)元外它與 5-HT2A 受體相互作用并減少 [ 11 C]Cimbi-36 的結合。
在給藥三小時后的第二次掃描中,健康對照參與者的 5-HT2A 受體可用性顯著降低,表明血清素水平升高。然而,患有抑郁癥的參與者并沒有表現(xiàn)出結合潛力的顯著下降,這表明他們在關鍵大腦區(qū)域的血清素釋放能力減弱。
該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癥的嚴重程度與血清素釋放能力缺陷的程度之間沒有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患者均未服用抗抑郁藥,17 名患者中有 11 名從未接受過抗抑郁治療,這表明低血清素釋放能力是抑郁癥的一個特征,而不是抗抑郁治療的結果。
對抑郁癥患者大腦中血清素水平的首次直接評估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它可以平息質疑血清素能神經(jīng)傳遞參與抑郁癥病理學的猜測。抑郁癥是一種多方面的疾病,可能有多種原因,不同的亞型可能涉及多種神經(jīng)遞質系統(tǒng)。
5-羥色胺能功能障礙不太可能解釋這種疾病的所有臨床特征。然而,這項研究表明,血清素能缺陷存在于未接受藥物治療的抑郁癥患者中。
Invicro 的 Eugenii Rabiner,MBBCh,F(xiàn)CPsych SA 和該論文的資深作者說:“我們的領域花了 20 多年的時間才開發(fā)出一種方法,可以測量活人腦中血清素的釋放。我很高興我們設法開發(fā)這種方法并將其應用于闡明抑郁癥病理生理學的這一重要方面。我希望我們將來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來探索抑郁癥的不同癥狀,以及在其他情況下發(fā)現(xiàn)的血清素能缺陷,例如帕金森病疾病。”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