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海洋哺乳動物化石館長 Nicholas Pyenson與人合著的新研究表明,有證據表明世界上最大的鯨魚已經賣光了。今天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巨型須鯨——如藍鯨、長須鯨和座頭鯨——每年平均吃掉的食物是科學家此前估計的三倍。通過低估這些鯨魚的進食量,科學家們之前也可能低估了這些海底巨人對海洋健康和生產力的重要性。
由于鯨魚吃的比以前想象的多,所以它們的糞便也更多,而鯨魚的糞便是公海中重要的營養(yǎng)來源。通過舀食物和排出糞便,鯨魚幫助保持關鍵營養(yǎng)物質懸浮在靠近表面的地方,它們可以為形成海洋食物網基礎的吸收碳的浮游植物提供動力。如果沒有鯨魚,這些營養(yǎng)物質更容易沉入海底,這會限制海洋某些部分的生產力,進而可能會限制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吸收導致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的能力。
由于地球面臨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相互關聯(lián)的危機,這一發(fā)現(xiàn)正值關鍵時刻。隨著地球變暖,海洋吸收了更多的熱量并變得更酸,從而威脅到鯨魚所需的食物來源的生存。許多種類的須鯨在 20 世紀也沒有從工業(yè)捕鯨中恢復過來,只保持在捕鯨前種群規(guī)模的一小部分。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我們將鯨魚種群恢復到 20 世紀初的捕鯨前水平,我們將恢復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失去的大量功能,”Pyenson 說。“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看到好處,但這是迄今為止關于大型鯨魚在我們星球上的巨大作用的最清晰的讀物。”
令人驚訝的是,當涉及到世界上最大的鯨魚時,一些基本的生物學問題仍未得到解答。海洋生態(tài)學家和斯坦福大學博士后研究員 Matthew Savoca 是 Pyenson 的合作者之一,也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他發(fā)現(xiàn)自己面臨著這些遺留的謎團之一:大型濾食性須鯨每天吃多少。
薩沃卡說,他從過去的研究中得到的最好估計是根據有關物種的少數(shù)實際測量得出的猜測。為了破解 30 到 100 英尺長的鯨魚吃多少食物的難題,Savoca、Pyenson 和一組科學家使用了 2010 年到 2019 年間收集的來自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南大洋的 7 個物種的 321 只標記鯨魚的數(shù)據。
Savoca 說,這些標簽中的每一個都被吸在鯨魚背上,就像一個微型智能手機——配有攝像頭、麥克風、GPS 和跟蹤運動的加速度計。標簽在 3D 空間中跟蹤鯨魚的運動,使團隊能夠尋找明顯的模式,以確定動物從事進食行為的頻率。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