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的成像技術使科學家能夠觀察和控制鉑鎳納米粒子的合成,從而增強技術和醫(yī)學的材料設計。
金屬納米粒子由幾個到幾千個原子或簡單分子組成,因其技術潛力而備受關注。納米粒子涂層電極(稱為納米層)在能源生產(chǎn)等領域尤其有價值,它們在這些領域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在電極上形成這些層的一種廣泛使用的方法是電沉積。最近,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這一過程的復雜性有了新的認識。
納米粒子研究進展
納米粒子研究正在開啟能源、醫(yī)學和電子領域的激動人心的進步。該領域的一個主要挑戰(zhàn)是控制納米結構的合成和生長方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由克拉科夫波蘭科學院核物理研究所 (IFJ PAN) 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團隊進行了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實驗。
他們展示了鉑鎳 (PtNi) 納米層在電極上的電沉積。利用尖端成像技術,該團隊實時觀察了原子級結構的形成——這是設計具有精確定制特性的材料的關鍵一步。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