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2020年3月19日)——在評估二尖瓣疾病患者的手術風險時,易損性測量變得越來越重要。今天在《胸外科年鑒》在線發(fā)表的研究表明,脆弱性在二尖瓣手術后的結果中起著重要作用。
麻省理工學院醫(yī)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醫(yī)學博士Amit Iyengar說:“虛弱與死亡率、住院時間和二尖瓣手術后再入院次數有關。手術干預后,虛弱對再入院負擔的影響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佩恩醫(yī)學公司的艾揚格博士和他的同事檢查了國家再入院數據庫(NRD)的數據,該數據庫包含來自20多個州的出院信息,有助于估計術后的短期結果。研究人員確定了2010年至2014年間接受二尖瓣置換術的102,114名成年患者。應用各種排除標準后,最終研究組由50,410名患者組成。在這些患者中,弱勢群體占7.9%。
研究人員發(fā)現,體弱患者更容易出現并發(fā)癥(76.7%對46.6%),出院到其他地方(49.8%對20.5%),并在30天內被送回醫(yī)院(27%對19.8%),住院死亡率(11.6%對3.9%)此外,體弱患者的初始住院時間明顯更長,體弱患者為23天,非體弱患者為9天。
總的來說,研究表明,體弱患者的再入院率約為30%(最常見的原因是心力衰竭),非體弱患者的住院率約為20%,體弱患者的住院費用幾乎翻了一番——91,081美元至47,899美元。
他說,這項研究表明,脆弱性篩查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對二尖瓣手術進行風險分層,因為脆弱性會損害人體應對壓力的能力,比如手術。脆弱性的術前評估和治療沒有明確的標準。虛弱有時通過患者的握力、體重、活動水平和步行測試結果來衡量。
艾揚格博士說:“脆弱性是一個熱門話題。我們相信,通過外科醫(yī)生之間的進一步研究和討論,我們作為一個社區(qū)可以就脆弱性評估方法達成共識,然后這種方法可以被廣泛采用?!?
艾揚格博士指出,與此同時,外科醫(yī)生在將這種相對較新的虛弱概念納入他們的檢查和與患者的討論方面做得非常好。“仔細考慮易損性是二尖瓣疾病患者術前風險評估和聯合決策的重要步驟。脆弱性應該是患者、心臟病專家和外科醫(yī)生對二尖瓣手術的期望,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手術前后如何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咨詢。”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