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圳發(fā)展歷程思維導圖,深圳發(fā)展歷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從史料來看 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區(qū)就曾有過移民浪潮,內地人曾為開發(fā)新安立下了汗馬功勞。
2、在東官郡所轄六縣中,第一個就是寶安縣,縣治與郡治同在一處,系江海交通要沖,海防軍事重鎮(zhèn)。
3、新安故城開創(chuàng)了深圳城市發(fā)展的源頭,成為深圳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中心。
4、歷史的變遷經常表現(xiàn)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新安故城的發(fā)展變化也是如此。
6、梁天監(jiān)六年(507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陳將郡治移至增城。
7、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將寶安縣名改為東莞,縣治從南頭移到今天的東莞市。
8、到了五代,宋、元以后,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隸屬關系都發(fā)生過一些變化。
9、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南頭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廣州左衛(wèi)千戶崔皓在原舊城址上修建的“東莞守御千戶所城”。
10、明萬歷元年(1573年)從東莞縣又分設新安縣,以該所城為縣城。
11、/據(jù)近幾年的考古發(fā)現(xiàn),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歷史。
12、據(jù)有關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遺址的資料表明,深圳的歷史源遠流長。
13、在大黃沙、大梅沙沙丘遺址發(fā)現(xiàn)的陶器、石器顯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14、 創(chuàng)造了深圳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
15、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遺址103處,古墓葬234處,古建筑和歷史紀念建筑68處,近現(xiàn)代史跡和革命紀念建筑97處,舊海關稅 站和界碑等有12處。
16、經過篩選,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處文物保護單位。
17、其中的大鵬城和“中英街”界碑于1989年被省政府確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 深圳地處南中國海之濱,椰風海韻,細浪白沙,景色怡人,歷來被視為“華夏南大門、連陲風景線”。
19、自東晉以來,深圳在政治、文化、經濟、交通及海防軍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
20、考古材料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在深圳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21、 自秦之后,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統(tǒng)屬封建中央集權統(tǒng)制,漢在深圳已有鹽官之設,在南頭、西鄉(xiāng)、沙井、大鵬以及香港李鄭屋村等地,均發(fā)現(xiàn)漢代墓葬。
22、從葬禮及出土文物看,當時已融合了先進的中原文化。
23、 東晉南朝250多年間,是深圳鼎盛時期,置東官郡,領寶安、興寧等六縣,管轄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陽一帶,當時的寶安縣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區(qū)。
24、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沖。
25、在南頭設屯鎮(zhèn),駐有嶺南節(jié)度兵;宋代設“巡海水師營”,宋代以來,深圳成了中國南方海路交通貿易的樞紐,經濟上有著重大的發(fā)展。
26、 明代是深圳歷史上的中興時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南頭東莞守御千戶所城和大鵬守御千戶所城。
27、稍后立南頭寨,形成寵大的軍事機構,為“虎門之外衛(wèi),、省會之屏藩”,抵御倭冠、海盜以及其他外來侵略者。
28、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頭軍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領下,在南頭海域殲滅了葡萄牙艦隊。
29、 到了清朝嘉慶年間,新安縣居民已達到225979人。
30、人口大增,農業(yè)生產和漁、鹽業(yè)得到很大的發(fā)展。
31、 民國二年(1913年),新安縣復名寶安縣,治所仍設在南頭城。
32、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才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深圳人民為民族解放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33、特別是抗日東江游擊縱隊,活躍在惠東,寶一帶,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并將困于香港的文化人士護送到解放區(qū),為中國的文化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
34、 深圳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因此文物古跡豐富,風景名勝屯為數(shù)不少,如晉、隋時期的“晉績隋園”廟,唐代的海光寺,靈渡寺南唐的懷度寺,宋代的赤灣天后廟,明清兩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龍岐澳、七娘山等。
35、 到20世紀80年代,深圳被辟為中國第一經濟特區(qū)后,旅游業(yè)發(fā)展異常迅猛,新建的旅游景點及設施獨具魅力,并以其新奇、特、異的風格蜚聲海內外。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