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尋租行為,尋租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經濟學定義 尋租有多種定義,布坎南等人認為“尋求租金一詞是要描述這樣一種制度背景化的行為:在那里,個人竭盡使價值最大化造成了社會浪費,而沒有形成社會剩余。
2、” 他們把尋租描述為人們憑借政府保護進行的尋求財富轉移而造成的浪費資源的活動,即一個人在尋租,說明了這個人在某事上進行了投資,被投資的這種事情實際上沒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產率,但卻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一種特殊的地位或壟斷權利而提高了投資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入。
3、因此,柯蘭得爾中給尋租下的定義是為了爭奪人為的財富轉移而浪費資源的活動。
4、 而克魯格則認為尋租是為了取得許可證和配額以獲得額外收益而進行的疏通活動。
5、形成這些爭議的根源在于公共選擇學派和國際貿易學派在“尋租”一詞上的不同運用,在克魯格的奠基文章里她把尋租限制在由配額而產生的租金。
6、如果租金只是指配額收益,那么其他經濟政治行為所產生的收益就要用別的名稱,由此推論,國際貿易學派把尋求壟斷,尋求關稅和尋求收入等所有這類活動都涵蓋在尋求直接非生產性利潤(DUP)這一名稱之下,于是,公共選擇學派繼續(xù)使用“尋租”,而國際貿易學派則更廣泛使用DUP這一概念,稍具諷刺意味的是“尋租”這一概念是由國際貿易學派首先提出來的。
7、 ■政治上的定義 權力尋租是指握有公權者以權力為籌碼謀求獲取自身經濟利益的一種非生產性活動。
8、 以新聞界為例,最基本的方式是利用操控新聞報道權,來達到向報道對象“尋租”的目的。
9、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假借曝光之名威脅、敲詐報道對象;一是為報道對象胡編亂造,大肆吹捧,以換取經濟回報。
10、除了赤裸裸的權錢交易外,還有變相的拉贊助、拉廣告、收禮品、到企業(yè)兼職、參加企業(yè)出錢的旅游活動,等等。
11、 ■相關詞語: “地下尋租” “公然創(chuàng)租” 眾所周知,價值規(guī)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價值規(guī)律要求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12、而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通過交換和流通,實現(xiàn)資本增值,追求高額利潤。
13、 權力尋租則是把權力商品化,或曰以權力為資本,去參與商品交換和市場競爭,謀取金錢和物質利益。
14、即通常所說的權物交易、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等等。
15、像物質形態(tài)的土地、產業(yè)、資本那樣,在這里,權力也被物化了,轉化為商品貨幣,進入消費和財富增環(huán)節(jié)。
16、權力尋租所帶來的利益,成為權力腐敗的原動力。
17、?。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