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計數板計數原則,計數板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血球計數板 1 血球計數板 .視待測菌懸液濃度,加無菌水適當稀釋(斜面一般稀釋100倍),以每小格的菌數可數為度。
2、 2.取潔凈的血球計數板一塊,在計數區(qū)上蓋上一塊蓋玻片。
3、 3.將菌懸液搖勻,用滴管吸取少許,從計數板中間平臺兩側的溝槽內沿蓋玻片的下邊緣摘入一小滴(不宜過多),讓菌懸液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充滿計數區(qū),勿使氣泡產生,并用吸水紙吸去溝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懸液。
4、也可以將菌懸液直接滴加在計數區(qū)上(不要使計數區(qū)兩邊平臺沾上菌懸液,以免加蓋蓋玻片后,造成計數區(qū)深度的升高),然后加蓋蓋玻片(勿使產生氣泡)。
5、 4.靜置片刻,使細胞沉降到計數板上,不再隨液體漂移。
6、將血球計數板放置于顯微鏡的載物臺上夾穩(wěn),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計數區(qū)后,再轉換高倍鏡觀察并計數。
7、由于生活細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觀察時應減弱光照的強度。
8、 5.計數時若計數區(qū)是由16個大方格組成,按對角線方位,數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個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數。
9、如果是25個大方格組成的計數區(qū),除數上述四個大方格外,還需數中央1個大方格的 血球計數板 血球計數板 菌數(即80個小格)。
10、為了保證計數的準確性,避免重復計數和漏記,在計數時,對沉降在格線上的細胞的統(tǒng)計應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
11、如菌體位于大方格的雙線上,計數時則數上線不數下線,數左線不數右線,以減少誤差。
12、即位于本格上線和左線上的細胞計入本格,本格的下線和右線上的細胞按規(guī)定計入相應的格中。
13、見右圖:即本格中計數細胞為3個。
14、6.對于出芽的酵母菌,芽體達到母細胞大小一半時,即可作為兩個菌體計算。
15、每個樣品重復計數2-3次(每次數值不應相差過大,否則應重新操作),按公式計算出每mL(g)菌懸液所含細胞數量。
16、 7.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
17、洗凈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風機吹干,放入盒內保存。
18、 以計數酵母菌為例 (1)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懸液的酵母菌個數. (2)樣品稀釋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懸液的計數,以每小方格內含有4-5個酵母細胞為宜,一般稀釋10倍即可. (3)將血球計數板用擦鏡紙擦凈,在中央的計數室上加蓋專用的厚玻片. (4)將稀釋后的酵母菌懸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蓋玻片的邊緣,使菌液緩緩滲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紙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計數室內. (5)計數時,如果使用16格×25格規(guī)格的計數室,要按對角線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個中格(即100個小格)的酵母菌數.如果規(guī)格為25格×16格的計數板,除了取其4個對角方位外,還需再數中央的一個中格(即80個小方格)的酵母菌數. (6)當遇到位于大格線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計數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線上的酵母細胞(或只計數下方和左方線上的酵母細胞). (7)對每個樣品計數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計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個數. 3.計算公式 (1)16格×25格的血球計數板計算公式: 酵母細胞數/ml=100小格內酵母細胞個數/100×400×10四次方×稀釋倍數 (2)25格x16格的血球計數板計算公式: 酵母細胞數/ml=80小格內酵母細胞個數/80×400×10四次方×稀釋倍數 4.血球計數板的清潔 血球汁數板使用后,用自來水沖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風機吹干,或用95%的乙醇,無水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脫水使其干燥.通過鏡檢觀察每小格內是否殘留菌體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凈,則必須重復清洗直到干凈為止.。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