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闌尾的位置在哪里,闌尾的位置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闌尾( lán wěi 英文名:vermiform appendix)又稱蚓突,是細長彎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腸與回腸之間,它的根部連于盲腸的后內側壁,遠端游離并閉鎖,活動范圍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闌尾尖端可指向各個方向,一般以回腸前位最多,其次為盆位、盲腸后位、盲腸下位、盲腸外側位、回腸后位。
2、闌尾的長度平均7~9厘米,也可?? 闌尾 變動于2~20厘米之間,上端開口于盲腸,開口處也有不太明顯的半月形粘膜皺襞。
3、闌尾外徑介于0.5~1.0厘米,管腔的內徑狹小,靜止時僅有0.2厘米。
4、 闌尾在腹腔內的位置決定于盲腸的位置,附于其后內側壁,隨盲腸位置而變異,通常位于右下腹。
5、其基底部位置一般固定于盲腸三條結腸帶的匯合處。
6、其體表投影約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稱為 麥氏點 ( McBurney點 )。
7、有時也以左、右骼前上棘連線的中、右1/3交點( Lanz點 )表示。
8、 闌尾的血運來自闌尾動脈,它是一個無側支的終末動脈,是腸系膜上動脈所屬回結腸動脈的分支。
9、因此,一旦發(fā)生血液循環(huán)障礙,易使闌尾發(fā)生壞死。
10、闌尾靜脈回流是經闌尾靜脈、回結腸靜脈、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入肝。
11、因此,當闌尾發(fā)生化膿性感染時,細菌栓子可引起門靜脈炎和肝膿腫。
12、 闌尾是一個淋巴器官,其淋巴液回流方向與靜脈血回流相一致,可達回結腸淋巴結。
13、闌尾的淋巴組織在出生后就開始出現,12~20歲達高峰,以后漸減少,60歲后漸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闌尾,無損于機體的免疫功能。
14、闌尾炎是腹部的常見病、多發(fā)病。
15、大多數闌尾炎病人能及時就醫(yī),獲得良好治療。
16、但是,有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處理不當,則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并發(fā)癥。
17、到目前為止,急性闌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
18、闌尾炎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為多見,20-30歲為發(fā)病高峰。
19、 典型闌尾炎有下列一些癥狀: l.右下腹疼痛; 2.惡心、嘔吐; 3.便秘或腹瀉; 4.低燒; 5.食欲不振和腹脹等。
20、 闌尾炎的腹痛開始的部位多在上腹部、劍突下或肚臍周圍,約經6-8小時后,腹痛部位逐漸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
21、咳嗽、打噴嚏或按壓時,右下腹都會疼痛。
22、有上述癥狀,應該立即就近看醫(yī)生,不要掉以輕心。
23、 細菌感染和闌尾腔的阻塞是闌尾炎發(fā)病的二個主要因素。
24、闌尾是一條細長的盲管,管腔狹小,易潴留來自腸腔的糞便及細菌。
25、闌尾壁富于神經裝置(如肌神經叢等),闌尾根部并有類似括約肌的結構,故受刺激時易于收縮使管腔更為狹窄。
26、闌尾動脈為回結腸動脈的終末分支,是一條終動脈,故因刺激發(fā)生攣縮或有阻塞時,常招致闌尾的缺血甚至壞死。
27、 闌尾炎因細菌感染引起,但無特定的病原菌。
28、通常在闌尾腔內能找到大腸桿菌、腸球菌及鏈球菌等,但必須在闌尾粘膜發(fā)生損害之后,這些細菌才能侵入引起闌尾炎。
29、闌尾腔可因糞石、寄生蟲等造成機械性阻塞,也可因各種刺激引起闌尾痙攣,引起闌尾壁的血液循環(huán) 闌尾的神經由交感神經纖維經腹腔叢和內臟小神經傳入,因其傳入的脊髓節(jié)段在第10、11胸節(jié),所以急性闌尾炎發(fā)病開始時,常有第10脊神經所分布的臍周圍牽涉痛。
30、右下。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