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是被老師教壞的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初讀這本書,說實話,我是被書名吸引過來的。
2、出版商為了吸引眼球而在書名上做了文章,《我是被老師教壞的》其實原先還有個副標題“我最感謝的一所學?!?,雖然印在封面上是比“我是被老師教壞的”八個字小一號,但絕對不會像香煙盒上“吸煙有害健康”一樣你壓根瞄不見。
3、 說起這本書,不得不先提書中這個跟“教育問題”死磕的家庭,老爸——吳祥輝,1975年以《拒絕聯考的小子》一書轟動全臺,引發(fā)了反對應試教育的激烈討論,大大地沖擊了教育體制。
4、如今,昔日的叛逆小子亦為人父,卻依然對教育深感疑惑和苦悶。
5、面對小兒子培正被作為差生遭學校清退,并沒有讓兒子走自己當年的路,而是將其送入宜蘭縣“人文國中小”,在那里接受一套和應試制度完全不同的教育。
6、他以兒子的經歷寫成《我是被老師教壞的》一書,講述兒子在新學校的改變,以及自己陪兒子經歷父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7、 本書更像是一本親子成長記錄冊,雖然內容松散,情節(jié)一般,但其中包含的反思,卻足以讓海峽這一岸的我們重視。
8、書中的小培正,并不是從一開始就變“壞”的。
9、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小培正的表現都是一等一,各科成績大滿貫。
10、有十七張校長發(fā)的獎狀。
11、像“整體表現優(yōu)異”、“拾金不昧”、“數學科期中評量表現優(yōu)異”、“數學科期末評量表現優(yōu)異”等等。
12、還有紅包裝著的獎學金五袋。
13、他“玩”心很重。
14、每天快快樂樂去上學,超級愛笑,還彈得一手好鋼琴。
15、 小培正變壞的過程,著實讓人揪心與沉思。
16、他說:“同學不乖,叫去屋頂罰曬太陽。
17、不必上課,一次一小時。
18、連下課時間。
19、” 他還說“發(fā)考卷邊走邊叫同學名字,同學要馬上站到他前面。
20、成績好的,他把考卷給他。
21、成績差的,他就不給。
22、直接把考卷扔在地上。
23、叫學生自己撿。
24、”這樣的經歷不勝枚舉,讓小培正由不知所措到憤怒不已。
25、他的功課一落千丈,周圍充斥著和他一樣激憤的孩子。
26、他和老師的沖突不斷升級,情緒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奔涌而出,老師不斷的懲罰已令培正的榮譽感完全喪失,內心充滿傷疤,最終他不得不轉學。
27、 說到這里,這應該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28、這是學生的悲哀,是老師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29、體罰,不尊重學生,使矛盾不斷升級激化,讓師生之間橫生了一道鴻溝,再難填平。
30、幸而,小培正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會思考的作家父親。
31、這一次,吳祥輝沒有像三十年前那樣選擇摔門出走,而是給小培正安排轉學,和孩子一起討論,一起思考,一起來和平地解決問題。
32、父親開始新的思考,并動筆寫下這樣的段落:老師是成年人,為什么沒有能力承受一個孩子“頂撞”?老師為什么會被“頂撞”?老師的言教或身教,不是用來磨練孩子的“忍耐程度”。
33、老師必須忍耐孩子的不成熟,孩子卻沒有忍受老師的義務。
34、更根本地說,教育者和受教者是對等的合作角色。
35、當學生“頂撞老師”要被記過,老師“侮辱學生”又該受什么處分?“頂撞”這個封建詞,早該被從校園中揪出來“處死”。
36、痛定思痛之后,父親決定實施自己的因材施教理論,當發(fā)現兒子有打高爾夫的天份時,父子二人便開始了長達兩百多天的 “高爾夫球之旅”,五萬顆球,往返一萬公里,是肉體磨礪,更是“心靈整形”。
37、 讀完這本書,讓人不禁思緒百千。
38、天底下最純粹的是孩子,孩子的眼睛是天真的,孩子的心是脆弱的。
39、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是讓他來學習知識,學習為人的。
40、試問一個連自己脾氣都控制不好的老師,何以教孩子如何為人。
41、生正而后為范,立德而后樹人,這是我以后教育事業(yè)中所需銘記的。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