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fā)現,三陰性乳腺癌 (TNBC) 腫瘤通過白細胞介素 34 和髓源性抑制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獲得免疫抑制和化學抗性。
TNBC 是一種乳腺癌,其特征是不存在其他乳腺癌類型中常見的三種典型細胞表面受體中的任何一種。TNBC 占所有乳腺癌的 15-20%;它具有高度侵襲性,預后差,復發(fā)率高。最令人不安的是,很大一部分 TNBC 腫瘤對化療產生耐藥性。
北海道大學遺傳醫(yī)學研究所 (IGM) 的一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 34 (IL-34) 的細胞信號蛋白與 TNBC 腫瘤中免疫抑制和化學抗性的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研究結果確定了 TNBC 的新治療靶點,發(fā)表在《癌癥免疫學、免疫療法》雜志上。
研究小組先前的工作表明,IL-34 是 TNBC 預后不良的獨立因素。該團隊決定詳細研究 IL-34 的作用,以確定它如何導致 TNBC 預后不良。為此,他們使用了表達 IL-34 的 TNBC 細胞系,并從中建立了 IL-34 缺陷細胞系。他們用這些細胞系接種小鼠,并比較了浸潤其腫瘤的免疫細胞群。
他們發(fā)現 IL-34 是調節(jié)兩種髓源性抑制細胞 (MDSC) 群體之間平衡的關鍵。具體來說,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IL-34 導致單核細胞-MDSCs (M-MDSCs) 的數量急劇增加和多形核-MDSCs (PMN-MDSCs) 的減少。M-MDSCs 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本身具有很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且還分化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從而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同時,PMN-MDSCs具有低免疫抑制活性和強大的血管生成能力?;谶@些背景,他們假設 IL-34 和 MDSC 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導致 TNBC 腫瘤化療耐藥的原因。
他們表明,一種中和 IL-34 的藥物會降低表達 IL-34 的腫瘤的生長速度,并使它們對化療藥物紫杉醇(TNBC 的標準治療方法)敏感。特別是,IL-34-MDSC 相互作用通過使腫瘤內部向免疫抑制狀態(tài)傾斜,同時抑制血管生成,阻止化療藥物到達整個腫瘤,從而導致化療耐藥。最后,他們分析了來自癌癥基因組圖譜 (TCGA) 的人類數據,發(fā)現 TNBC 腫瘤中 IL-34 和 M-MDSC 之間呈正相關,而 IL-34 和 PMN-MDSC 之間呈負相關——表明小鼠模型的結果可以應用于人類。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