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最先進的方法,DZNE 和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揭示了在原子水平上詳細針對大腦的自身免疫抗體的影響。為此,他們研究了在一種自身免疫性腦炎變體中與所謂的 GABAA受體對接的兩種抗體。他們關于結構機制的研究結果現已發(fā)表在《細胞》雜志上,這是朝著開發(fā)有效療法邁出的重要一步——他們也為使用這種新方法進行進一步有希望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我們第一次利用了最近發(fā)展強勁的兩個領域之間的聯系:一方面,冷凍電子顯微鏡,它設法對單個原子進行成像,另一方面,對臨床相關自身抗體的研究,我們從患有神經和精神疾病的患者中分離出來。這兩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在這里融合在一起,”DZNE 科學家兼柏林 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大學實驗神經學系主任 Harald Prüß 教授說。GABAA受體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抑制性受體之一。
阻斷GABAA受體
通常,GABAA受體與神經遞質 γ-氨基丁酸 (GABA) 結合。然而,科學家們研究的抗體會抑制 GABA 受體。到現在為止,假設被誤導的人抗體在與受體結合后被內化,即與受體一起被吸收。但事實并非如此,正如現在所表明的那樣。這兩種抗體沒有內化,而是通過不同的機制抑制 GABA 受體的功能:例如,通過阻止實際的遞質 GABA 對接。這會導致神經系統(tǒng)過度興奮,從而導致身體抽搐、精神病癥狀和癲癇發(fā)作。
自身免疫性腦病
自身免疫性腦病是不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腦部炎癥,而是由免疫系統(tǒng)中的抗體錯誤地攻擊患者自己的身體引起的。這些腦病有多種類型,主要區(qū)別在于異??贵w攻擊的特定結構。人腦中的受體經常受到影響,但這通常涉及大腦中的其他分子、離子通道或其他目標。“為什么具有非常不同水平的這些抗體的人會出現相同的自身免疫性腦炎癥狀一直是個謎。由于調查的高分辨率,我們現在發(fā)現了另一種機制。取決于結合位點在受體,抗體可以產生非常不同的效果,”Harald Prüß 解釋說。
為其他疾病的研究鋪平道路
雖然 GABAA受體腦病極為罕見,但類似的抗腦抗體在許多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癲癇發(fā)作到癡呆。“獲得的信息將激發(fā)未來的研究。我們已經為在原子水平上闡明人類自身抗體的機制鋪平了道路,現在也可以在許多其他疾病中進行研究,”Harald Prüß 說。該方法現在可以為科學家在未來研究和理解這種行為模式的深度制定一個新標準。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