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譯時間2021年12月31日:1890年,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將注意力描述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僅是我們對周圍世界的關注,也是對我們思想內容的關注。從那時起,大多數認知科學家對詹姆士所說的“感官注意力”和“智力注意力”(現(xiàn)在通常稱為“注意力”和“工作記憶”)進行了鮮明的區(qū)分,但詹姆斯將它們視為同一心理過程的兩個變體。
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家的新研究表明,詹姆斯正在研究某種事物,發(fā)現(xiàn)對外界的關注和對我們自己思想的關注實際上是同一枚神經硬幣的兩個方面。此外,他們觀察到硬幣在大腦內部翻轉時的狀態(tài)。
普林斯頓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員Matthew Panichello和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助理教授蒂莫西·布希曼(Timothy Buschman)于3月31日在《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發(fā)現(xiàn)注意力和工作記憶具有相同的神經機制。重要的是,他們的工作還揭示了記憶的神經表示在指導行為時是如何轉變的。
“當我們根據感覺輸入采取行動時,我們將其稱為“注意力”,”布希曼說。“但是有一種類似的機制可以作用于我們牢記的思想。”
在對兩只獼猴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前額葉皮層中專注于感覺刺激的神經元與專注于工作記憶中的神經元的神經元完全相同。更重要的是,Panichello和Buschman實際上觀察到這些記憶在大腦中重新排列的神經表征,因為猴子選擇了要作用的記憶。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