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發(fā)現,果蠅幼蟲局部腫瘤誘導的應激會釋放一種信號分子,重新編程動物的新陳代謝。如果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人類身上,可能會帶來治療癌癥引起的并發(fā)癥的新方法,這些并發(fā)癥通常是致命的。
癌癥如何致人死亡往往是個謎。在某些情況下,它會導致重要器官功能失調。但更常見的是,癌癥通過引起影響整個身體的變化而致命。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癌癥引起的惡病質,這是一種導致肌肉和脂肪減少的消耗綜合癥。它導致許多癌癥患者外觀消瘦。據估計,80% 的晚期癌癥患者會出現惡病質,并直接導致 30% 的癌癥死亡。
但癌癥如何引起這些全身并發(fā)癥尚不清楚。“關于癌癥惡病質,我們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RIKEN 生物系統(tǒng)動力學研究中心的 Morihiro Okada 說。“而且治療它的選擇非常有限。”
現在,Okada、Sa Kan Yoo 和同事發(fā)現,癌癥引起的果蠅幼蟲應激會產生一種名為 Netrin 的蛋白質,它會重新編程幼蟲的新陳代謝。
Netrin 在發(fā)育過程中引導細胞和神經軸突遷移,這是第一次涉及將局部癌癥的影響傳播到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該研究發(fā)表在《EMBO 雜志》上。
研究小組對果蠅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含有突變基因,該基因會導致幼蟲中通常發(fā)育成眼睛的組織變成腫瘤。盡管癌細胞沒有過度繁殖,但大約 80% 的攜帶突變的幼蟲在幾天內死亡。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