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外囊泡對海洋水平基因轉移的貢獻比之前想象的要大得多。
海洋中充滿了參與遺傳物質動態(tài)交換的微生物。這一過程被稱為水平基因轉移(HGT),在眾多物種的進化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也是細菌耐藥性傳播的關鍵因素。傳統上,人們認為這種基因交換主要通過直接細胞接觸、自由漂浮的DNA或病毒發(fā)生。
由不來梅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的 Susanne Erdmann 領導的一項研究現在表明,所謂的細胞外囊泡對于海洋中遺傳信息的傳遞也非常重要,從而對于海洋中最小居民的生命也非常重要。
病毒、GTA、EV:微小而數量眾多
大多數病毒都很小。每滴海水中都含有多達1000萬個。它們不僅可以打包自己的遺傳物質(基因組),還可以打包宿主 DNA 的一部分(即它們所感染的生物體的 DNA),并將其轉運到其他細胞中。
研究病毒具有挑戰(zhàn)性。海水樣本必須通過孔徑僅為 0.2 微米(大約比人類頭發(fā)厚度小 300 倍)的過濾器進行過濾,才能將病毒與細胞分離。除了病毒之外,這些過濾后的樣本還含有所謂的基因轉移劑(GTA)和細胞外囊泡(EV)。
Erdmann 和她的團隊現已證明,與之前的假設不同,過濾后的海水樣本中存在大量未被病毒攜帶的宿主 DNA。證明這一點極其復雜。“測序后,即讀出宿主 DNA,我們無法再識別它是如何進入我們的樣本的,”不萊梅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古細菌病毒學研究小組負責人 Erdmann 解釋道。
“沒有將序列分配給特定傳輸機制的功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技巧。第一步,他們將每個 DNA 序列分配給它最初起源的宿主。然后,他們盡可能確定每個宿主的主要運輸機制——即通過病毒、GTA 或 EV。這使他們能夠為特定的 DNA 序列分配潛在的運輸機制。
“結果令人驚訝:顯然,很大一部分 DNA 不是通過經典途徑運輸的,而是通過細胞外囊泡運輸的,”Erdmann 說。
不僅僅是海洋和其他地方的廢物
“細胞外囊泡長期以來被視為細胞廢物。直到最近十五年,科學家們才能夠展示它們對細胞的各種功能。我們的研究清楚地強調了 EV 在細胞間遺傳物質交換中所發(fā)揮的基本作用。” 埃德曼小組的學生和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該研究現已發(fā)表在《ISM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