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可能比人們想象的還要頑強。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盡管漂白事件威脅著大堡礁的珊瑚,但能夠“存活”美白的珊瑚將變得更堅韌,更能承受環(huán)境壓力。
正常情況下,珊瑚會呈現出很多顏色,但這些顏色并不是珊瑚本身所擁有的,而是來自生活在珊瑚中的藻類。微小的共生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能量。沒有這些藻類,珊瑚會變白,最終因營養(yǎng)流失而死亡。由于氣候變化導致海洋溫度升高,珊瑚賴以生存的藻類減少,因此珊瑚更容易發(fā)生白化病。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美國同行在新一期英國雜志《自然—氣候變化》中介紹,他們分別通過2016年和2017年的航測分析了大堡礁珊瑚的白化程度,并通過實地考察驗證了評估的準確性。
研究發(fā)現,雖然2017年海洋溫度較2016年偏高,高溫持續(xù)時間較長,但珊瑚漂白比例有所下降。這說明在白化病事件中幸存下來的珊瑚生理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其抵御炎熱天氣的能力將會增強。這一發(fā)現為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未來帶來了一線曙光。
領導這項研究的特里休斯(Terry Hughes)說:“2016年白化病事件中,大量對高溫敏感的珊瑚死亡,幸存者大多是頑強的珊瑚物種?!?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