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蒙特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科學家分析了 140 萬次實地觀察的一項令人驚訝的新研究發(fā)現,博物館收藏的植物和小動物——小型哺乳動物、魚類、昆蟲和兩棲動物——很好地反映了大多數物種在野外的相對豐度以及超過 22,000 個物種的 73,000 份博物館記錄。
該團隊開發(fā)的新方法將使科學家能夠使用博物館記錄來識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并且可能需要額外保護以防止它們滅絕的物種。它還將使保護生物學家能夠研究每個物種的普遍性和稀有性如何隨著時間或城市化和氣候變化等干擾而變化。
發(fā)表在方法生態(tài)和進化雜志,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解決一些挑戰(zhàn),傳統的保護方法。保護物種的第一步是確定它們是稀有的還是常見的——以及它們的種群是否在下降——但問題是大規(guī)模的實地調查既費時又費錢。
傳統的保護方法也經常針對具有魅力的物種或整體物種多樣性的衡量標準——而實地調查也只能給出當前物種豐度的快照,而不是過去的。相比之下,博物館藏品可以包含來自全球不同收藏家的數千個累積標本記錄,這些記錄跨越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收藏歷史。這些藏品很少標準化,在研究之前還不確定一個物種的博物館記錄數量是否能很好地反映其在自然界中的豐富程度。
數以百萬計的博物館標本目前正在數字化并在線提供,這也將增強這種研究途徑的可能性。隨著環(huán)境變化步伐的加快,對博物館記錄的分析將提供關于自然社區(qū)如何響應變化的獨特見解。
由于每個數據集的收集方法、時間框架和空間范圍不同,因此科學家們對這種關系在不同植物和動物群體中的一致性感到驚訝。這是第一次描述這種關系 - 并提出了令人興奮的新研究可能性。
佛蒙特大學 (UVM) 的主要作者尼古拉斯·戈特利(Nicholas Gotelli)說:“當無法或什至不可能進行實地采集時,我們可以利用這種關系來預測野外物種的相對豐度。”“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估計前幾十年物種的相對豐度,即使是目前非常稀有或可能滅絕的物種。”
這項工作始于 2019 年,當時螞蟻專家 Douglas Booher(耶魯大學)、Andy Suarez(伊利諾伊大學)和 Corrie Moreau(康奈爾大學)與 UVM 的 Gotelli 合作,分析過去 60 年佛羅里達螞蟻的 18,000 多份博物館記錄年。
Gotelli 回憶說:“佛羅里達螞蟻數據集提供了一個驚人的了解過去的窗口,并表明非本地物種在幾十年的跨度中逐漸成為生態(tài)優(yōu)勢。但我擔心審稿人可能會通過簡單地質疑博物館標本記錄是否與該領域的物種豐富度有關而影響整個分析。”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