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鹽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有哪些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簡介鹽皮質激素(mineralocorticoid)是由腎上腺皮質球狀帶細胞分泌的類固醇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維持人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2、人體內的水亦稱體液。
3、在成年男性,體液占總體重的60%,成年女性占55%。
4、其中大約40%分布在細胞內,稱為細胞內液,其余部分為細胞外液,包括血漿、淋巴、組織間液、腦脊液、胸腹腔液及關節(jié)腔液等。
5、人體每日排出的尿液約1000-2000毫升,經皮膚、呼吸及大便中排水約1000毫升,帶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同時也要攝入相當量的水予以補充。
6、可以說,幾乎人體內所有的生命活動都在水中進行,并通過水進行新陳代謝。
7、因此,保持體液量的衡定及細胞內、外液的交流意義十分重大。
8、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均含有不同量的可溶于水的物質。
9、最常見的是電解質,它是帶有正負電荷的離子(氫、鉀、鈉、鈣、鎂等陽離子,氯、磷、碳酸氫根等陰離子)及一些有機物質(蛋白質、有機酸等),統(tǒng)稱為溶質。
10、細胞內液的溶質以鉀離子為主,細胞外液的溶質以鈉、氯離子為主。
11、鹽皮質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腎小管重吸收鈉而保留水,并排泄鉀。
12、它與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相互協(xié)調,共同維持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
13、鹽皮質激素的保鈉排鉀作用也表現在唾液腺、汗腺及胃腸道。
14、在天然皮質激素中,醛固酮是作用最強的一種鹽皮質激素。
15、其理鹽作用是等量糖皮質激素(皮質醇)的500倍。
16、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由于糖皮質激素的分泌量很大,故在人體總的理鹽效應中由糖皮質激素承擔的約占45%,醛固酮也承擔45%,另一種鹽皮質激素脫氧皮質酮承擔10%。
17、平時每日醛固酮的分泌量很少,如因某種情況引起醛固酮分泌過多,其顯著的鈉水潴留及排鉀效應則可引起低血鉀、組織水腫、高血壓。
18、 若鹽皮質激素分泌水平過低會導致水鈉流失和血壓降低的癥狀。
19、2疾病相關鹽皮質激素與腎臟病鹽皮質激素(mineralocorticoid,Mc)是調節(jié)機體水鹽代謝的重要一類激素,在人類中該類激素主要為醛固酮(aldosteronen,Aldo)。
20、目前這類激素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但其作用機制并未完全明了。
21、近年來研究發(fā)現,醛固酮與高血壓、臟器纖維化等病變密切相關,故有關醛固酮的多方面、多層次研究仍然方興未艾。
2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不僅醛固酮及其受體的異常可引起某些腎臟病變或高血壓,而且醛固酮可作為一個獨立的致病因素直接參與腎臟纖維化的過程。
23、鹽皮質激素及其受體醛固酮主要由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合成及分泌,平均分泌量為100~200/zg/d,血漿濃度為0.1~l nmoI/L,主要在肝臟代謝排出。
24、此外,心臟、血管等組織也能合成醛固酮,并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發(fā)揮作用,可能參與了局部病理、生理過程,如纖維化等。
25、醛固酮合成原料為膽固醇,經多種細胞色素P450及短鏈脫氫酶的催化作用而形成,其中最為關鍵的限速酶為醛固酮合成酶(cYP1B2),可催化皮質酮轉變?yōu)槿┕掏?/p>
26、cYP1B2由常染色體8q21-22中cYP1B2基因編碼,該基因的轉錄受血管緊張素Ⅱ及血鉀的調節(jié)。
27、當血中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升高后,即與球狀帶細胞上特異性I型受體結合,激活磷脂酶c,啟動磷酸肌醇通路,使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通過鈣調素和鈣調素激酶激活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后者能與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啟動子中的cAMP反應元件相結合,進而促進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轉錄和蛋白合成,導致醛固酮分泌增加。
28、另外,血鉀升高也能促進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通過上述細胞途徑直接促進醛固酮分泌。
29、ACTH對醛固酮的調節(jié)作用在生理狀態(tài)下并不明顯,但應激時也能通過cAMP和蛋白激酶A激活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促進醛固酮分泌。
30、醛固酮的生物作用主要由鹽皮質激素受體(mineraloc·0rticoid receptor,MR)介導。
31、類固醇激素受體屬于核受體大家族,同類受體還包括視黃酸受體、甲狀腺素受體及維生素D受體等。
32、它們的基本結構很相似,均包含3個功能結構域,即活化基因轉錄的N端結構域、與DNA位點結合的中間結構域以及與配體結合的c端結構域。
33、N端的結構在不同核受體中變化很大,同源性<15%。
34、該區(qū)是受體磷酸化的主要部位,并含有與轉錄活化有關的結構域,稱為活化功能1區(qū)(AFl)或Taul區(qū)。
35、N端結構域同時也是受體與其他轉錄因子相結合的部位。
36、高度保守的DNA結合區(qū)是核受體家族的主要特征,其結構組成目前已經清楚。
37、該區(qū)由66~68個氨基酸組成,含有9個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
38、其中前8個半胱氨酸分別與兩個鋅原子作用,形成兩個鋅指結構。
39、每個結構由12~13個氨基酸組成,間隔15~1 7個氨基酸。
40、在靠近N端的第一個鋅指結構中,其基底部c端螺旋處含有3~4個重要的氨基酸,稱為P盒,主要參與靶基因上特異性DNA序列的識別并與之結合。
41、另一個鋅指結構與DNA結合的特異性較差,但能增加前者與DNA結合的親和力,其基底部也含有5個氨基酸,稱為D盒,主要提供界面以便受體與其他蛋白質結合形成二聚體。
42、c端的配體結合區(qū)也較為保守,富含疏水序列,由200~250個氨基酸組成,形成ll~12個螺旋結構,可提供與配體結合的特異性位點。
43、其c端具有配體誘導的轉錄活化功能,稱為AFz區(qū)。
44、另外,該結構域還參與受體的核內定位,并促進同形二聚體的形成。
45、對于類固醇激素受體,此區(qū)也是與熱休克蛋白結合的部位。
46、非活化的MR主要位于胞質中,與兩分子熱休克蛋白相結合。
47、一旦醛固酮與MR結合后,即可引起受體構型發(fā)生改變,脫去熱休克蛋白,形成二聚體,并激活核定位信號,使活化的受體配體復合物迅速轉移至核內。
48、隨后DNA結合區(qū)暴露,鋅指頂端與靶基因上磷酸基團結合,識別特異性DNA序列并與之緊密結合,通過RNA聚合酶Ⅱ直接影響基因轉錄;或者通過與其他轉錄因子的作用,間接調節(jié)基因轉錄,進而產生一系列醛固酮誘導蛋白發(fā)揮作用,但是受醛固酮調控的確切基因目前知之甚少。
49、據報道在醛固酮作用的最初40 mln內,遠端腎單位上皮細胞中約O.5%的基因轉錄可受其影響。
50、此外,醛固酮的部分作用還可由細胞內信號傳遞系統(tǒng)介導,引起細胞內鈣離子、cAMt,和cGMP等改變,快速影響靶細胞的功能。
51、近來在人的單核細胞、豬的肝臟和腎臟等多個部位已發(fā)現有醛固酮膜結合位點,親和系數約為0.1nmol/L,可能介導了醛固酮的快速細胞作用。
52、已有人在豬的肝臟微粒體中分離和克隆出孕酮的膜結合蛋白,這可能是第一個類固醇激素膜受體。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